null自從四歲後,實歲三歲半,父母親送我到農村托兒所上學。農村托兒所離柯林國小約兩百公尺遠,因此,上學總是和上小學的大哥哥、大姊姊一塊兒走。不像現在社會,村裡的父母們嫌少擔心小孩自己走路上下學會有什麼危險。雖然同學之間有傳言,壞人會將你擄去賣心肝,聽起來蠻嚇人,到底卻無這一回事,像我的例,經常要走上三十、四十分鐘的路程,才到的了家,這是「努力」走的速度,倘若是玩玩、停停、走走,一鐘頭沒到家也不奇怪,母親很少會出門找人,因為她實在很忙,除非天黑了,小朋友還在外逗留,「家法」伺候!

在托兒所小朋友不需排路隊,只有小學生才有這樣的「權力」和「規定」。在不懂ㄅㄆㄇㄈ,但會劃自己名字的程度下,終於進了小學。(註:因為我的名字實在太簡單劃,現在想起父親給我取名字當兒一定非常「用心良苦」,不清楚這小傢伙有沒有一點IQ,用一些簡單字命名,以免長大後連自己名字都寫錯,給人看不起)。我很喜歡排路隊這玩意,排路隊的過程,每天都有新鮮事。說來奇怪,排路隊這事,從來也沒有老師指導我們要如何來集合,在哪裡集合、如何整隊到學校,但是每天上學或放學,我們總是全隊沿著一些小路,搖搖晃晃到學校。我家住最遠,因此總要清晨六點初就出門,然後先到姓游邸等大家到齊,上學小路會經過姑姑的家門前,拐個直彎,沿著另一小徑走,約莫四、五分鐘即可到達我們「官方」中間站、一個十字路口,前輩的前輩的前輩設下,為何選這裡,已經不可考了。在這裡我們等著另一方向或遲到的同學。這個位置前前後後都是田,由兩條小石子路交叉,其中一條石子路的中間和兩旁都長滿草,只有兩道深深被鐵牛碾過的軌跡算平整,好天氣我們走平的地方,下雨時則走中間草的部分,因地勢高,比較乾。另一條則鋪滿全是小石子,直通往三星、羅東的大馬路,我們從不走這條路,雖然一樣到了家,原因?不清楚,或許比較無聊吧?路邊有條小河,河裡總是有很多小魚,肚肚奶ㄚ、烏溜、鯽仔魚等。特別值得一提的事,那裡有不少的蜻蜓,紅的、暗綠的、青藍的,用手就可以輕易捕捉幾隻。

在這一個「十字路口」,不少戲文會在這裡「上演」。有時候,昨天規定的功課數學不會作,在這裡可以趕快和同學互通有無,抄來抄去。有時互看不順眼,找這裡的地較寬,好好幹一架,有同學在旁加油,或幫忙拿書包、其他家私,例如鋤頭(若有勞動服務課的話)等。從這個十字路口開始,有意無意,大家也提高「警覺」,因為牛車經常從這裡過,在不定點會「種」下牛糞。剛放的牛屎是最糟的情況,不是它的臭味,而是一場牛屎散花的戰役即刻展開。高年級的同學總是手腳快、動作俐落,石頭一拿,啪啪一聲,驚呼四起,沒被牛屎黏過的人,未曾聽說過。要復仇的人當然有,「啪」的回去,又是一場逃竄。因此在這路上的牛屎中間總是堆滿了石子,外地人可能很疑惑,為何每塊牛糞的中間都是石頭,唉!孰不知多少慘烈的「拼鬥歷史」在其中。過了這一關,我們總要到河邊清洗一番。接下來轉個彎進入村裡最大的石子路,也是往學校的路。路隊長會要求整隊一下,準備應付糾察隊的突檢。他們總是躲在校門口的兩旁樹叢裡或圍牆邊。因為柯林國小沒有鐵門鐵欄這樣的東西,一個大入口,即便可以進入學校。糾察隊總是抓你有沒有帶手帕、服裝或路隊有沒有整齊、或踩進校園講台語的學生。經過這一關,才真正算安全抵達教室。

下午放學,大家約在轉入牛屎路時,即便散隊。有溫的牛糞,又是一場大戰。之後,大家各走各的。或許老是走同一條路,很無趣。大家喜歡pei田埂。

走路,老是走同條路當然會無聊,至少我是這麼覺得。pei田埂很快成為同學的最愛。田埂的大小不一,方向不一,大致有四方形的樣子,其實不然,所以選擇錯誤的田埂會讓你深陷其中,想利用pei田埂來抄近路的人要相當有經驗。選錯田埂,落後他人,總是讓人心有不甘。要是田埂的路徑變小,也是麻煩事。但最糟糕的事卻是田埂是新做的,不小心一腳下去,全是爛泥巴,哈哈!嘲笑兩聲,退回原路,不然你能如何。走田埂,也比較容易撞見一些「野生動物」,例如蛇、青蛙、大伯仔、魚等,所以劇情也比較多。

夏季末,pei田埂的人更多了,因為稻子收割後,田全空出來。大家懶得走那方方正正的小路,走田埂或田區樂趣許多,高興怎麼走就怎麼走,天南地北的。就算要打架,場地大多了。

pei田埂,有時會遇到兩隊人馬交會,這下技術要相當好,不然誰不讓誰之下,就和兩隻黑狗過橋的課文一樣,都跌入水田裡。但我們也不可能效法山羊,互退一步。大家通常你抱我、我抓你的來「相閃車」。如果遇到「霸王車」,也只好自動退路或落田裡去。這樣的傢伙並不多,但是非常時候也莫可奈何。雖然如此,大家對pei田埂仍是興致勃勃,有信心地向前pei。

我們有時會進行pei田埂比賽,找個較難走的田埂,崎嶇、彎曲且窄小是最愛的條件。然後脫下鞋子,從一頭奔跑到另一頭,然後再折返,看誰比較快。摔的四腳朝天的大有人在,不信下次找個機會,到鄉下去試一試,便~知道。

田埂另一個功能是界線。一個沒人不想玩的遊戲,總是要有田埂才能玩,叫扔田土。三個田區,中間區「規定」任何人都不得越入,然後各佔一區田,將草裀聚集成遮蔽區,大家不斷的拔田土,準備「武器」,一旦開戰,就不知什麼時候會結束。將一塊塊的田土勇敢地往敵國砸或轟過去,田土在空中齊飛,相當熱鬧。田埂也是最佳的遮蔽地方,低身捱著它被擊中的機會也自然降低不少。當然一手草裀,一手田土活像個羅馬兵也是不錯的方式。被砸到的,不免唉唉慘叫,但不被砸到根本不可能。因此東唉一下、西唉一下,戰況絕對是慘烈。於是乎總有人心不甘跨過中間區,靠你近近的,砸你作報復;你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,還以顏色,最後「自然地」進入了肉搏戰,直到哭聲、眼淚出現才能讓遊戲「自然」結束。下次要不要再玩,當然要!

田埂經常被電影用來拍作鄉下的美,一群小朋友跑過去,最好手上有五顏六色的風吹,對稱著綠綠的稻田,好極了。但對於我們,她不只這樣,而是生活的地圖,三百六十五天裡,
都有故事、
都有生命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ng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