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談鬼故事,人們總想說的很逼真,總說我的朋友,或是我的親戚,總說我的朋友的朋友,或是我的親戚的親戚。喜歡聽是回事,但這事兒誰曉得呢?真的有經驗的是在軍中,但仍害怕的卻是童年簡單的傳說和不知真相的印象。

農村托兒所原來在「包~子」的家不遠,後來才搬到柯林國小校區內,原來的地方變成村民活動中心,後來中心又移入學校中,又移出來,總之是移來移去,我每次回老家,都有新事。

「包~子」的家賣一些零食,用塑膠罐裝著,例如蕃薯餅,一角一粒的金甘仔糖,還有一些蜜餞的東西,都是一角或兩角一個。老闆「包~子」,會用作業紙或日曆紙將零食包裹起來給人或直接夾到你的手心上。屋子總是黑黑的,地板是土做的,所以也是黑黑的,他其中的一個兒子,跟我們年紀近,大一兩歲,後來聽說成為大「路鰻」。不過這是純屬聽說的。

在農村托兒所的周圍都是田,最特別是還有一口井,和托兒所連在一塊兒。井的上方覆蓋著一塊紅色的鐵板子,板子總是開了半個口,可以輕易看到井的內部。往井看下去,有階梯下井,階梯是用鋼筋以ㄇ字形固定在水泥壁的那種。基本上可以輕易看到水以及水倒影看井的人樣子。

我們經常趴在那裡對著井內大叫「鬼來ㄡ!」。隨著井內的回音中,大家即便一哄而散。然後再回到井邊,又重複類似的動作,一遍又一遍,樂此不疲。五歲的小孩們似乎都會這樣,對於同樣的事,只要是有點效果,可以反覆地一而再,再而三做。我當然也不例外。同學都是講些道聽途說的鬼故事,加上那樣的布景,頂嚇人的。我口才不好,只是聽加上自然地配合「劇情」反應表情。有人說,那裡淹死一隻狗;有人說有人跳進這口井自殺,有人說他聽過井裡會傳出歌聲或講話聲。不管誰說如何,大家都會毛毛的。雖然毛毛的,同學還是會聚到那裡。

記得美援的牛奶會在中午十點半左右,從國校的廚房送過來,這是我們的點心。如果加上營養午餐,我們一個人一個月要交二十元。餐具的碗、湯匙是橘色塑膠做的,底盤是「阿盧米」。用餐完,我們有相當長的下課時間,期間我們經常在教室周圍玩,但是有個地方,我們總是有默契盡量不逗留:隔壁的教室。

在農村拖兒所的教室事實上有兩間,一間我們在使用,另一間總是鎖著,從細縫看進去全是桌子和椅子。廁所也一樣,有兩間,一間我們常用,另一間似乎我們從不進去。

謠傳是裡面有壞東西住在裡頭,因為如果有人從風口嘴丟石子進去,石頭會被丟回來。很多人都去試,我也不例外。石子真的會被丟回來! 不知緣故的我們都覺得很害怕。有時走過那一間教室,頭都不敢往裡望太久,深怕有什麼東西會衝出來。至今我仍然不知道為何石子會被丟出來。我的同學的繪聲繪影加深我們對那一口井和隔壁教室的懼怕。

我能確定的事是裡面沒住人。

到了上小學,每天仍會經過這個托兒所,對那口井和教室仍是小生怕怕。

在小學裡,我得知有另間「鬼屋」就在小學校園裡操場後,就覺得托兒所只是「小鬼屋」,這卻是「大鬼屋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ng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